当前位置: 首页 · 交流园地 · 教学评估 · 正文

教学评估

以新一轮审核评估推动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的策略研究(节选一)
来源: 发布日期:2024/11/04 点击量:

北京联合大学      林妍梅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高等学校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日渐显著。高校依据不同的发展目标和特色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的分类发展模式,已成为激发高校创新活力、提升规模素质、提高办学水平的必由之路。教育部于2018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坚持分类指导,特色发展的基本原则。为推进这一原则落实落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首次对本科高校实行“两类四种”分类评估办法,该办法是建立在分类基础上的精准评价,更有利于引导和激励高校发挥办学优势,在不同领域各展所长、特色发展。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强应用型本科高校。本文立足我国新发展阶段,以“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的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指导思想为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探索构建以学生成长为目标的自主、开放、融合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适应型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价值引领—学科支撑—专业交叉—应用融合的发展路径。

一、建强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随着我国进入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发展阶段,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化趋势日益增强,各行业之间,尤其是一些新兴行业的交叉融合越来越紧密,行业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全面,因此,高校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急需提升。高等教育应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对人才的新要求,深度融入社会发展进程,高质量培养各类人才,既满足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对高端紧缺人才的需要,又能为经济社会主战场输送高质量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1.学生需求的变化呼唤高质量的教育

2023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60.2%。入学人数的增加带来生源结构的变化,学生的家庭出身、入学动机、兴趣与特长的多样性,以

及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对高校更新办学理念和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带来新的挑战。很多人认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多越好,高等教育的普及率越高越好,但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如果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越多人接受高等教育反而是对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且教育规模的扩大并不是必然促进教育公平。基于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数据的研究表明,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数量趋向公平后,不平等主要体现在质量上。因此,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社会公众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选择性需求更加旺盛,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诉求更加强烈。对公平的诉求从起点公平延伸到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全面公平,这对新时期如何实现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提出了新任务。

2.产业变革的领先叩问高校如何办学

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深刻转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经济增长动力、调整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一系列战略任务正在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9月对黑龙江进行考察期间首次明确提出新质生产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如何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科技创新、劳动者素质提升及管理创新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撑,如何应对社会职业变化导致的人力资源需求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些都对我国迈入普及化阶段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3.信息技术的发展迫使高等教育重塑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已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信息技术给教育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人类获取知识的渠道发生变化,知识传递的方式由单向转变为多向互动,教师的角色和师生关系正在转型,部分知识性教学角色将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性大模型通过大数据、大算力、强算法的机器学习能够快速生成高精度、高密度的学习成果,促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已经从影响教学方法、手段等形式变化的增强性赋能,发展到引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内涵变化的颠覆性革命。基于师-生-机三元结构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开展自生产、自适应的学习。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的大规模、标准化教学具备了走向可定制、个性化学习的技术支撑。智能化的伴学、助学有利于学生不断拓展认知边界、强化深度学习、提升高阶思维能力。

二、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

对照新一轮审核评估“两类四种”评估方案中第二类第二种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的审核重点进行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普遍存在以下现实问题。

1.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关系失衡,应用型本科高校存在重专业轻学科的现象

新一轮审核评估对选择第二类的高校在评估指标中没有直接提及学科建设的内容,但对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有明确的审核重点:“专业设置、专业建设与国家需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契合情况”“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建立自主性、灵活性与规范性、稳定性相统一的专业设置管理体系情况”。根据大学办学规律,所有大学都是建立在学科基础上的,学科结构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由其学科结构决定的,而学科内涵影响怎样培养人,学科内涵是人才培养之本。人才培养的专业教育通过一整套或刚性或弹性的课程和各种教育活动来实现,这些课程和活动均以学科为基础开设或组织,学科结构不同导致开设课程的差异,学科内涵不同也会导致开设课程的学科方向、优势、特色不同。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建设离不开学科建设的支撑。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旗帜鲜明地明确学科建设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学科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丰富多样、品质优良的教育资源和条件。

.OBE教育理念落实不到位,实际教学效果未能充分展现

新一轮审核评估“坚持推进改革”原则,旨在“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以评估理念引领改革、以评估举措落实改革、以评估标准检验改革,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核心的OBE教育理念不能仅停留在理念层面,应用型高校需要在培养方案、课程大纲和教学过程中有效落实校本化实践,需要系统推进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的改革。从教学方法上看,小班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升。课程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课程体系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优质的教学资源尚未充分共享。通识课、公共课、专业课以及必修课和选修课的结构比例仍不合理,内容不够丰富、形式不够多样,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的课程较少。

    3.学生整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不足,应用型人才的供给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应用能力,新一轮评估重点审核学生的培养过程、培养成效和就业情况3个方面。具体审核重点为: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实验实训内容的基础性和应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等;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独立解决生产、管理和服务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生在学校所服务的区域和行业企业中的就业情况、就业质量及职业发展情况。目前,应用型高效学科专业的精细划分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契合新时代对劳动者知识能力素质复合程度的新要求以及新生代的成长规律,应用型高校应拓宽专业培养口径,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深入开展“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让学生在应用情景中面对现实的复杂问题,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促进知识体系的交叉融合,最终实现知识结构的系统整合与应用升华。

   4.校企合作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缺失,校企双赢的产教融合模式尚未真正形成

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途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新一轮评估重点审核实习实训基地、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及指导、教学资源建设3个方面。具体审核重点为:学校与企业、行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情况;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来自行业企业一线需要、实行校企双导师制的情况及完成质量,以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性工作为基础的毕业论文(设计)比例是否≥50%;行业企业课程资源库、真实项目案例库建设及共享情况,面向行业企业实际、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教材建设情况。从现实情况来看,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发展要求,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尚未实现有机衔接。校企合作缺乏权威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引导,普遍存在合作范围窄、层次低、合作内容空等问题,对于合作培养的管理责任、制度依据、课程和实践安排、成果归属等问题缺少配套规范的管理办法。校企合作的双赢模式尚未形成,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对持续合作的内生动力有待增强。




下一条: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新一轮审核评估评建策略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二环259号  邮编:710077 电话:029-88621232

Copyright © 西安航空学院 陕ICP备11002504号-2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