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人文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从教十几年来,我认真努力地工作着,力图成为一个合格的、受欢迎的老师。在这个不断摸索、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正是推动我不断进步的动力。
2004年,我成为了一名高校教师,我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已经转变,在学生面前,我担任着引导者、教授者、督促者的角色。我不是师范大学出身,不懂教育心理学,因此我借来一批书籍,弥补自己这方面的缺失。我要传授知识,而怎样的传授更有效率?怎样的讲解更易于接受?怎样让自己的讲授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怎样将知识既成体系又有趣味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些成了我认真思考的问题。我回忆自己的大学时代,哪些老师的课吸引了我?哪些老师的课启发了我?吸引我的要素是什么?启发我的因由是什么?严谨和流畅以及生动要怎样结合?我把精力集中在备课环节,大量查阅资料,出入图书馆,借助互联网,保证资料的准确丰富;调整讲稿的结构,以理顺课堂讲授的节奏,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从细节入手,增加趣味性,以把握课堂气氛。认真充足的备课使我较快适应了讲课的过程。责任感督促着我,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注重教学效果的反馈,渐渐适应了教师的角色。
我的教师职业生涯中,遇到过很多问题。一些熟悉的课程,按照自己熟悉的方式讲解,当然更轻车熟路。但是知识的累积没有尽头,多角度的思考尤为重要,我认为,保持认识的敏锐度,对我们自己和课堂教学而言,都是负责任的体现。社会在进步,学生在变化,我们的教学方式要调整,知识领域要拓宽,认识水平要提高。撰写论文可以促进深入思考,加深对专业领域的认识,广泛阅读能拓宽见识和心胸,弥补教师职业不能广泛接触社会的缺憾,这是加强自我修养的捷径。学校在进步,专业课程的设置越来越丰富,我们将会有很多机会接触自己不熟悉的课程,这时候困难肯定存在,但是超越了困难,就会进步。
作为教师,我感到自己是幸运的。站在讲台上,送走一届又一届学生,迎来的总是年轻的面孔,感觉年华流逝的节奏较为舒缓。感谢学生们带来的青春活力。当老师越久,我越觉得“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这句话意味深长。我们都受过高等教育,都储备了大量知识,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们在课堂上能熟练透彻地讲解,愉快地营造气氛,技巧性地引导学生,然而这些都还不够。知识的传播、素质的培养、人格力量的塑造,都是教师应当承担的责任。课堂上那些看着我们的眼睛,涉世不深,他们不止求知,也在学习做人。我们是教师,是长辈,当存仁者之心。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大学生都是成年人,要有平等交流的意识。我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尝试,鼓励他们挑战困难,我相信只有放弃才是真正的失败。我尊重学生的认识方式和表达方式,尊重个体差异,尊重种种慌乱背后的好奇心。多接触学生,了解学生背后的家庭,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则我们的教育会更有方向感,更脚踏实地,更能为学生所接受。
以上是我一点点心得体会。感谢西航,给我一个课堂,让我这些年有所沉淀。感谢我的学生,感谢你们富于感染力的青春,感谢你们鞭策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