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薇 西安航空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
2019年度教学质量优秀奖/青年教师教学质量优秀奖获得者
随着生态学开始由原来的自然生态学向现今的文化精神层面转变,人文内容在生态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生态学也逐渐成为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生态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体现了教学从“知本”向“人本”的发展转变,也将英语这门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充分结合在一起。从生态学视角看,英语教学生态系统只有在动态平衡的环境中才能健康持续发展,各个生态因子——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之间是动态发展的,他们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在不断地运动和调整。教师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生态因子”,需要从自主探究学习开展、多元互动教学建立、文化知识和思维训练等方面入手,实施研究性教学,以保障各层面的协调和互动。
第一、开展自主探究学习
英语教学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但自主不等于自由,教师需要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完成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培养。以演讲与口才课程为例,第二章第二节主要知识及技能学习目标是学生理解并能够高效地在公众演讲中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支撑,在课堂上,教师首先播放一段视频,视频中的演讲者无法给自己的观点提供有效的支撑,导致整个演讲逻辑混乱,观点随意堆砌,无有力论据。播放完后,教师首先让学生指出该演讲者的演讲失败的原因,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需在本节课汲取的知识和技能,产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意愿,随后让学生提出已知的观点支撑之法,并举出例子,教师最后播放一些电影中的演讲片段(展示学生未知之法),学生分组讨论每个电影片段中的观点支撑法,并向全班汇报,教师最后总结。
第二、建立多元互动教学
英语教学应增强学生的参与和教学互动,实现师生、生生与教学环境之间的多层次的互动教学。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在分析学生和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选择适合的教学资源和学习策略;在演讲与口才课程中,教师选用蓝墨云班课布置预习任务,其中包括MOOC预习、演讲话题背景介绍、课前思考问题设置、头脑风暴等。课中,学生围绕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要求和教学任务,以英语为交流工具,通过个人探究或者小组合作,通过计时演讲、即兴表演、配音、辩论、圆桌会谈、设计思维导图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和其他学习者对学习成果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以便改进教与学。学生在课堂、课外以及网络虚拟空间等三维环境中与教师和其他学生及学习资源间进行交互活动,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修正和调整教学设计。
第三、重视文化知识和思维训练
生态化视角下的语言学习观,强调促学和育人的双目标,英语教学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思政”能力。以“思辨”打开辩证文化的思维,使学生既具备世界格局,又增强本民族意识,以“思政”树立中国文化情怀,提升文化自信,使学生在中西语境的交流中展现不妄自菲薄,不盲目崇外的文化自觉及文化修养。以演讲课程为例,教师在演讲视频范例的选择,演讲话题的准备上都注重“思辨”及“思政”。例如,演讲话题为分析社交媒体和即时交流工具的利弊,教师在引导学生准备时,可设置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对比东西方文明,学生在资料收集中,会分析讨论,提出观点,打造“思辨”“思政”课堂。如:社交媒体如何影响了友谊,是重建还是破坏?对比先哲(亚里士多德和孔子)对友谊的不同理解,讨论先哲的友谊观在网络时代是否受到影响?反思生活节奏增快的网络时代对个人的友谊观有何影响?
总之,有效的英语研究性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之间教与学的活动,更依赖于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文化。作为英语教学中的生态主体,教师和学生要相互信任构建和谐、融洽的精神环境,确保英语教学生态系统平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