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交流园地 · 教学评估 · 正文

教学评估

基于新一轮审核评估中的“五个度”教学评价思考与实践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1/02 点击量:

许昌学院    吴迪,李娜

一、新一轮审核评估的时代背景解析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重要讲话,重要讲话中的主要内容把它概括为:“一个根本任务,一个工作目标,六个下功夫,九个坚持”,具体说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在六个方面下功夫,做到九个坚持,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推进教育的改革创新和教师队伍的建设等。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新一轮的审核评估实际上也是在落实总书记的讲话,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相关的精神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推进高校分类评价。还有《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改革的意见》,其中也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教育评估监测,要让新一轮审核评估发挥评估的威力和效能,要加强相关的督导监测。总体上说审核评估就是要紧扣两条主线,一个是要主动服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大局,让高等教育能够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另一个是对标中央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评价改革体系。教育发展的主要时代特征也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教育普及度持续提升,市场供需矛盾发生了转化

进入这个世纪以来,中国的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各级各类教育基本实现了全面突破。高等教育去年的毛入学率达到了59.6%,在普及化发展的程度上又上一个台阶。2022年预计可以提前实现毛入学率60%的“十四五”发展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构建分类发展,相互融通的高等教育体系,对于高等教育工作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普及程度进一步提升,教育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广大人民群众享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增强,而当前相对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短缺且发展不均衡之间矛盾逐步凸显。

(二)国际环境日趋复杂,高校责任与使命拓展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产业链和供应链正在加速调整,人才,尤其是拔尖创新人才成为竞争的战略资源,教育国际化也出现了新特征。一方面伴随着先进教育理念的传播和现代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学生事务管理模式以及质量保障模式的传播,师生流动和教学资源流动加速。另一方面在教育管理进程当中,文化认同的长远影响更加凸显,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冲突加剧,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在驱动着教育的变革。

(三)经济发展驱动教育改革,学校办学理念调整

为了应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提出的挑战,国家作出了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战略决策。今后本土化、区域化趋势将更加凸显,对高等学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等教育的特殊使命使然,高校要通过基础学科的创新引领,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以及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人力支持和智力支持。

(四)科技发展赋能教育变革,学校面临新的挑战

科技发展迅猛,正在赋能教育变革,学科发展既高度分离,又高度融合,而学科发展的综合化趋势要求高校重构学校的治理体系,对于教学资源、科研资源和学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知识更新和成果转化周期在缩短,信息量飞速增长,要求高校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改革和调整人才培养规格以适应市场需求,优化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培养目标层面尤其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之后能够应对来自于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种种挑战。新的经济周期势必促使一些学科和技术领域不断交叉融合,同时也孕育着重大突破,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航天工程、海洋工程等等现在都看到苗头,会产生重大突破,而一旦在科技领域产生突破,就会影响到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

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到如今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高校要早做准备,凝练学科方向和科研方向,优化学生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也需处理好前瞻性和实用性之间的关系,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领域在拓宽、速度在加快、程度在加深。学科的交叉和科技的变革对人类知识传递方式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例如知识获取更加容易和便捷。这些也正在冲击着传统的教授和学习知识过程,学生获取知识更多元和便捷,倒逼学校课堂上教师角色的转型。传统单一课堂授课形式也发生了变化,线下变成了线上和泛在,势必让教师原来由单一身份“知识传授者”转型成为多重身份,成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学校师生关系由单一教学关系也变化出多种形态,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所谓学习伙伴的关系。高校要拓展教学时间与空间,同时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或者师生教学共同体,通过教师的设计组织,师生的探讨互动,人机的泛在交互等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变革。

(五)教育发展方式转变,学校内涵建设任务繁重

高校需要化解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的主要矛盾,主动应对上述种种挑战。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要拓展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而办好教育、办好学校是需要遵循规律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需要长期积累厚积薄发。优良办学传统,办学特色凝练,青年教师队伍的传承,严谨的校风教风学风、鲜明的校园文化等各方面的形成,都需要一个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的过程。

二、新一轮审核评估的新要求

审核评估是结合本科教学特点来进行的,本科教学特点目前具有三个性:一个是效果呈现的长周期性,教师教学工作周期都是比较长的,它的效果相应地呈现比较长;第二个是它存在问题的可隐蔽性,因为都是靠老师上课,就会隐蔽一些问题;三是质量水平的难测量性,质量水平的测量很难准确,所以审核评估以后,按国家规定就是一轮一轮地进行,每一轮的评估总会使培养质量有一个高的提升过程。虽然评估以后有若干的松懈,但是它的底部是在逐步抬高的,所以审核评估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它的效果是明显的。目前我们国家已经进行到第六轮了,最早的试点到优秀评估、到审核评估、到水平评估、到合格评估,到新一轮的审核评估等。

新一轮审核评估实施分类评估,突出特点就是“人人肩上有指标”,全员参与评估之中,真正落实评估的要求。新一轮审核评估的指标体系里具体的一级指标,第一类(或者称为A类)是4个一级指标;第二类(或者称为B类)是7个一级指标。对于第一类的二级指标是12个,第二类二级指标是27个,但是在二级指标的指引下有审核重点,对于第一类的审核评估有38个审核重点,这是第二类的有78个审核重点。所以整个的评估指标体系涉及所有的本科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也涉及所有的工作人员。所以新一轮审核评估,人才培养链条中每一个教师和教职工都是需要进行自评,都是自评报告的重要参与者。所以说“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标”。

新一轮审核评估B类方案里设置了46个量化指标,其中规定了30项是必选项,另外16项是可选项,方案和指南要求高校至少应选择16项可选项中的一半,也就是每个参评高校应该选择至少38项量化指标。例如,各学校的差异性决定部分学校在某些指标方面并没有相关实践,如本科教育国际化相关指标就是特色可选项,对于这些指标可以结合学校实际选择。因此,各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学科专业的布局以及本科教育教学当前的状况权衡16个可选的量化指标中哪些是学校没有相关实践的,哪些是学校的发展特色。

通过评估工作,更加强化评估的结果,要持续整改,要提出一些要求,设置受理的门槛,晒出问题清单,督导回头看,同时对学校做得好的,有特色有亮点地总结出来,作为示范案例,也可以为评选教学成果奖作准备。新一轮的审核评估总体上来说,在审核评估的背景,依据性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分类评估程序、评估指标体系都焕然一新。虽然新一轮评估“新”的地方多,也不是说把以前的评估都推倒重来,还是有一个传承和继承,不断持续改进本身现有审核评估工作,它自身也有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三、基于“五个度”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点

审核评估中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是课堂教学质量,而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是最为关键的也是最为复杂和隐性的。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样的,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常规的、也有非常规的。这里就从“五个度”评价课堂教学其中几个重要环节:

(一)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前提设计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和方法的设计,是一般性的、常规的、典型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在对“标准”的课堂的一般性作出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就无差别的课堂要素所作出的统一的规定。它是基准性的标准,是正常的、合格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和要求的指标。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设计是一个正向环境中的设计,即课堂的人文环境和课堂的硬件条件都是处于良好的状态、教学活动完善并符合课程目标。它可以从教学活动前的各项准备中得到检查,主要是课堂教学准备、课堂的讲授预期和教学活动效果的预期。教学准备可分为“硬件”——教学条件和设备以及“软件”——人文环境和课堂内涵两个方面(条件保

障度)。在教学活动的实践阶段,撇开学校因学科、专业建设发展不平衡造成的课程环境、条件的差别,就教师的课堂教学准备来说,显性的教学准备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教案、授课PPT、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考核等方面。隐性的教学准备是老师对课堂教学驾驭的能力、学生接受状况的预期,后者是不可控的因素;如学生接受状况预期,是要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验证和不断修正的。教学效果考核,即为课程考试。课程考试应考查学生对“渔具”的掌握程度,而非“鱼”的多少(培养效果的达成度),即学生能在今后的工作中灵活应用、不断更新并提升自身的能力,以及学生通过对课程知识体系的学习而形成的专业乃至学科体系的理论和方法的能力。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主要是指讲课的技巧、内容的编排、手段的使用,它的指向是学生能否接受。

(二)课堂教学的效果评价(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课堂效果评价的标准依据是课堂是否按教学大纲完成课程内容、课程的体系结构是否完整及教学的各种手段是否有助于教学目的的达成。但是,在目前所实行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中,实际情况是,学生并不完全了解课程的知识体系和课程的目的要求、对教师的讲解感性评价大于理性评价,导致在评判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时也就不能从理想的课程目标的要求、考核标准等来对教师进行学识(知识)、手段(方法)等方面的客观评价,情感因素就占有很大的比例,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变成了对教师本人喜欢程度的评价。即根据自己的喜好、情感的满足程度来评价教师课堂教学,从而淡化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硬”性,淡化了学习的强制性和学术性。这样,教学活动中管理的硬性要求,如上课点名等。就只能将学生身体约束在课堂上,这也是产生“隐性逃课”的原因之一。

(三)教学的功利性因素(用户的满意度)

这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学生方面来看,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有比较明显的功利性(学生的满意度)。现实中学与业的不一致性、学好与业好的差别、分数与能力的不对等、校内与社会的落差等现实问题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没有用”的判断产生偏差。严谨的理论和完整的理论讲述在网络文化“碎片化”思维下显得更加“枯燥”,使学生倾向于接纳实用和技巧性的东西。

从学校和教师方面来看,在社会政策环境的因素这个层面上,社会舆论和政策导向影响到高校的考核、排名(社会的满意度)。目前,以就业率为导向的社会评价思路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就业率成为高校办学的指挥棒。学生就业率以毕业率为基础,为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保持和不断提升就业率,就必须保持一个很好的毕业率。实际上,在高校因学业而不能毕业的学生已是少之又少了,学业情况对学生考核的强制力减弱,学校对学生以行为管理为主,而对学生思想状况的考核也通过各种具体活动作为显性的考核指标,大学学习不只是学习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学业对学生考核评价的弱化,影响了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理解和评价。过度地强调快乐教学反而导致学习成为一个艰苦的过程,学习强制性、约束力的本质被淡化了。在教师方面,考核及评优、评职的政策、常规的教学规范、一般规则性的课堂教学评价,影响了教师个性特征的展示,也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的显现。评比指标的情感因素主导影响了教师对课堂教学考核、考试内容和形式的选择。

因此,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考核及考核结果的使用,应在结合“五个度”进行修订和改变。各专业、课程应根据自身的特征,制定课堂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并与学校整体的考核构成层级评价系统,才能克服上述弊端。

(四)审核评估中“五个度”的把握要力求客观

毋庸讳言,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个环节都有它特定的意义,它们既有侧重,又相互配合。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实现对教学工作的全面审核,各项指标都是不可或缺的,但在审核评估实施的过程中,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性及其达成度和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尤其值得重视。这固然与指标的重要性有关,但更是因为评价这两项指标的“度”不容易把握。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影响因素很多,涉及学生基础、办学条件、社会需求等,既要面对现实,又要考虑未来。无论是考察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是否科学,还是目标的达成程度如何,都必须进行动态的分析,对学校的这种顶层设计的科学性和实施效果的评价、难度很大,影响深远,必定要坚持客观性。

对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的评估,既是结果评价,也是一种诊断性评价,借此对教学工作的效果可以作出一个基本的判断,同时可利用这些反馈信息来优化教学过程,但问题是获取的第一手资料不一定是非常客观的。学校获取资料的方式、途径和方法的选择,与调查单位的沟通,调查单位对调查要求的理解和配合调查的程度无一例外地对调查结果都有直接的影响。但从调查实施的情况来看,似乎还不能说每个单位的工作都很严谨,调查结果都能客观地反映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而学生的满意度调查则受学生的阅历、判断能力和认真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让学生准确地表达真实的感受也非易事。因此,在审核评估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综合分析,力求得出有价值的调查结果和客观的评估结论,使之真正符合审核评估的意图,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不断进步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个度”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支撑的多向互动关系。适应度、保障度和有效度是达成度和满意度的实践基础和现实支撑。本科教学的适应度、保障度和有效度高,其达成度和满意度也必然高。

四、通过评估整改工作推进高校内涵提升建设

通过开展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是学校领导在全面分析高校面临的形势、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作出的提高办学质量的重大决策。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做好审核评估整改工作,是各高校内涵发展的良好切入点,对改进高校的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管理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将推动高校及二级学院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抓住审核整改发展良机,应积极主动地做好“重在建设”整改下半篇的工作。

从某种程度上说,审核评估就是学校开展的一场关于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的大讨论,是一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活动。评估后的一年中学校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制订整改方案,认真整改。把整改工作与学校的长远发展,特别是与制定“十四五”规划紧密结合起来,思考谋划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社会服务水平和整体办学实力的政策和措施。统筹谋划,进一步加强学校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配置,进一步整合、盘活学校教学资源;改革攻坚,进一步提升本科教育教学水平;健全体系,进一步构建完善“三全育人”机制;夯实根基,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只有继续做好审核评估整改工作,才能进一步促进高校内涵建设,提高审核评估工作的质量,保证审核评估的效果。


上一条:审核评估视域下高等教育数据治理现状、逻辑框架及关键问题
下一条:以新一轮审核评估推动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的策略研究(节选二)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二环259号  邮编:710077 电话:029-88621232

Copyright © 西安航空学院 陕ICP备11002504号-2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