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是具有较强实用性和通用性的课程,课程讲授的测量、放样及坐标计算方法是土木大类专业建筑施工现场常用的实施手段。然而,工程测量因其较强的应用性,在常规授课方面,往往存在两方面难点。一方面,测量中使用的仪器构造较复杂,构件较多,学生不易记忆,致使长期遗忘率较高;另一方面,由于理论课授课总学时较长,知识点之间较分散,导致学生在后续开展相配套的集中实践时,对项目缺少整体把控,易与理论知识相脱节,导致工程测量集中实践的错误率上升。针对以上授课难点,本人结合从2018年以来工程测量授课的经验摸索,对授课方法进行改进,探索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针对仪器构造复杂问题的教学改进与实施心得
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方法为变被动为主动,构建应答性学习环境以及学生自主发现、探究的学习方式:整体来看,首先明确测量原理,引导学生反向推导仪器所需功能;其后,引导学生再次讨论仪器应该具备怎样的结构来满足所需功能,从而达到对仪器结构掌握的目的。如此,引导学生以功能为导向学习仪器结构,以“应用”出发学习构件,能让学生记忆深刻,在后续实践环节中不易遗忘。
以工程测量中的经纬仪的讲授为例,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下:对仪器的认识,从测量原理出发,除最初的角度测量原理讲解外,后续的教学过程,教师主要负责引导:在提出思考问题“为实现角度测量都需要哪些功能?”后,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身为应答性环境中的平等成员;学生分组讨论,确定经纬仪可能需要的功能,具体的功能均由学生自己讨论得出,如此可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习惯;讨论告一段落后,教师对讨论的缺失部分做补充,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刚才未想到该功能,找寻思维盲区,引起学生反思,提高学生的自我发掘能力;之后再引导学生思考“为实现角度测量功能,经纬仪都需要哪些结构?经纬仪的结构如何实现以上功能?”;最后从经纬仪测量竖直角的原理出发,提出问题:“为了测量竖直角,经纬仪还需要有哪些功能”形成第二次讨论,学生以此为主题进行自由探索,后续处理类似第一次讨论,第二次讨论既是对学生思考能力提升的加强,也是对第一次讨论后学生思维能力提升效果的检验,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综上,通过上述方式,使学生学会遇到工程问题应该如何思考;获得某新仪器时,应该如何快速上手,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图1经纬仪仪器结构的讲授思路
二、针对于缺乏整体把控的教学改进与实施心得
解决学生缺乏对课程的整体把控的问题,重点是要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整体流程为:让学生以工程实践为目标,先明确工程要求,再根据需求学习知识,最后完成具体工程案例规划与实施,达到从根本上将学习的零散知识和工程实践紧密联系的效果,实现对知识的整体把控。实施的手段是翻转课堂,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以2022-2023-1学期的工程测量最后一次课的翻转课堂为例,学生分5人一组以具体的阎良校区教学楼、阎科楼、实验楼、教师公寓等建筑为对象,对所在建筑区域开展控制测量。学生需要自己选取合适的工具和计算表格、制定控制测量的整个流程计划。任务提前于翻转课堂四周下达,学生先有目标,再根据控制测量的目标去理解学习工程测量相应的高程、水平角、水平距离的外业测量以及控制测量的内业计算。由于目标明确,且和实际相结合,因此上述内容的学习过程从老师灌输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此外,因为以应用为先,学生更能区分清楚知识点上的重点;学生也能明确哪些技能是后续实践环节的重要步骤,不会因学习技能学习困难而退缩。综合来看,经过上述步骤,从本学期的翻转课堂的效果来看,学生能根据所在建筑区域合理的选取控制点,确定控制路线绘制草图,选择合理的仪器和计算方法,整体效果良好。其中部分学生制作点位选取的PPT分别如图2所示。
图2 学生翻转课堂PPT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