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大学扩招和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教育阶段。随之而来的就是绝大多数院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下滑,按照以前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社会的经济发展也迫切需要熟悉行业发展,具备行业从业能力的专业人才充实和支持行业的发展。这些变化都要求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以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而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保证培养质量的必要条件。根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和与众多教师的讨论,认为在专业教学中,提升课堂质量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上好第一堂课。第一堂课是学生对一门专业课程培养兴趣、建立信心、了解课程内容、明确考核要求乃至熟悉任课教师的过程。
在课前准备过程中,应该对该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仔细研读,明确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各部分内容的深度要求;了解该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尤其要清楚在后续课程及未来职业发展中的应用;这样在进行课程介绍的时候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科阶段的专业课程一般理论性较强,很多课程比较抽象,学生在面对这些抽象的描述时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在课程介绍时除了要强调该课程在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之外,还要明确课程的要求,同时要说明该课程的有效学习方法,在课程考核成绩中,设置加分环节用于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在课程介绍的最后,要与学生约法三章,建立公开、公正、透明的课程考核办法,明确考核要求和考试管理制度,杜绝学生偷懒和投机的想法,督促其认真学习。
在上课中,教师应用流利的讲授、深入浅出的要点讲解、贴近行业一线的课件和对行业技术的熟悉表达在学生中建立起行业专家的形象,让学生能相信你的讲解,而不是处处质疑,影响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所有的这一切都依赖于进行充分的课程准备,这是一门课程能否成功的首要条件。
2、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每节课都要有小结,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内容。
目前专业教学中,采用PPT课件是最常见的形式,PPT课件具有信息量大,可以引用或调用的视频和图片资源丰富等特点,给学生直观印象较深,好的PPT确实能引起学生较高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但由于信息量大,在播放结束后,学生往往抓不住重点,建议在每节课结束时,做一张总结性PPT;或在讲解过程中把要点在黑板上写下来,便于每节课结束时,进行重点内容总结。
对于可以采用验证型、演示型实验表述的教学内容,尽量采用课内实验、现场教学等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实践过程,在实验中归纳知识点,在现场熟悉教学内容往往比课堂上单纯讲授给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
对于某些具有应用背景的内容,可以提前布置给学生任务,鼓励学生进行资料检索,归纳甚至设计技术方案,在课堂上进行介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而后由教师点评,对学生的片面观点进行纠正,指出其优点和不足,并且要给予充分的奖励,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了解行业发展,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当前的教学技术发展情况下,微课、慕课等资源越来越多,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适当的采用这些资源,让学生在课外提前了解学习内容,在课堂上进行综合性或较为深入的讨论,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3、建设规范化课程题库,并有一些综合性题目,让学生能够复习有抓手,课程考核有标准。
在课程结束后,学生往往在复习时陷入迷茫,不清楚课程每个知识点的考核要求,对该课程在行业中的具体应用往往也只停留在表面化、零散化层次,不利于学生较为系统的、熟练的掌握课程内容。另外,如果教学和考核都由任课教师执行,难免课程成绩缺乏与其他学期、甚至外校同课程的培养质量比较,不利于教学质量的客观评估。建设统一、标准、足够题量的试题库,并且把试题库公开给学生,让学生能提前复习,充分了解每个知识点的要求;考试时在课程库中随机抽题,就能保证考核的客观性,为教学质量评价提供客观的依据。在试题库中拟出足够数量的应用型和综合性题目,也能使学生对该课程在行业的应用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需要教师在课程教学上下大功夫,研究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特点、研究课程的要求和内容、研究教学方法,下大力气进行课程资源建设,这样才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